2024-12-03 09:50:00 昆明华图考试网 http://kunming.huatu.com/ 文章来源:云南华图
1、解析
第一步,快速浏览文段,重点分析尾句,判别话题落脚点。文段先是提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《决定》,最终目的是走向善治,之后引用《群书治要·傅子》的观点,尾句通过“这说明”指出实现善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:善制(完善的制度)和良佐(德才兼备的领导人才)。话题落在了“善治必须具备善制和良佐两个条件”,故接下来就要分别围绕这两个条件进行阐述。
第二步,对比选项。B项符合上述语境。
因此,选择B选项。
拓展
A项:“禁令不明、制度不完善”无中生有,与话题落脚点不一致。C项:是“良佐”的内容表述,按照叙述逻辑,应先阐述“善制”,再谈论“良佐”。D项:“中国之治”与话题落脚点不一致。
2、解析
第一步,观察选项特征,确定首句。②句是情绪劳动的定义,引出“情绪劳动”话题,⑤句是对情绪劳动的影响的解释。根据行文逻辑,先引出话题再进行具体阐释,故②句更适合做首句,排除C项和D项。
第二步,对比A项和B项差异,判断②后面接①还是③。①句论述实现情绪劳动的方式,与②句话题一致,可以相连。③句由代词“此时”引导,故前句应为某个时刻,而②句为情绪劳动的定义,②③不能相连,排除A项。
因此,选择B选项。
3、解析
第一步,分析文段。第一句强调“理性”,第二句话强调“不理性”,第一二句话前后为转折关系。第二、三句之间的复句关系。第三句话仍然在强调“不理性”,且程度加重“更加的不理性”,前后为递进关系。
第二步,对比选项。C项当选。
因此,选择C选项。
扫码回复【25省考】
领取云南省考历年各岗位报考统计分析、进面分数线、备考资料
向华图老师咨询如何选岗等考试信息